诗歌报——当代华语网络诗歌之见证 欢迎进入诗歌报论坛和全球华语诗人在线交流! 诗歌报新闻中心——做最好的网络诗歌新闻!
  返回首页 ← 
[书讯]《诗歌报封二诗人作品集》出版
文章来源:本站消息 作者:BDT 发布时间:2012-08-13 13:56:43 点击数:

最新诗歌理论
论坛精华帖子




《诗歌报封二诗人作品集》出版

  《诗歌报》系列丛书之一的《诗歌报封二诗人作品集》,日前已由大众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收录入1990—1999年《诗歌报月刊》全部90位封二诗人的作品。作品排列以《诗歌报》刊登封二照片的时间先后为序。
  本书由乔延凤编选,入选作品经过反复比较确定,力求诗歌的内容与形式统一,以经得起时间和诗歌审美的检验;本书校对严格,做到零差错;每位诗人作品前均配有原刊发时的照片、简介、自撰格言,图文并茂;并有乔延凤的《编选前言》和俞强的《出版后记》。
  《诗歌报》系列丛书,将陆续出版。通过这套丛书的作品和《编选前言》的系列理论阐述,从理论上、作品上,为中国新诗建设,提供有价值的诗歌理论和诗歌作品的文本资料,以期对我国当代新诗的繁荣发展尽绵薄之力。

 



(绿润)

邮购启事

《诗歌报封二诗人作品集》近期已由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如您购买有困难,可通过以下地址邮购。邮购每本定价加邮寄费共23元;凡一次邮购10册以上,每本20元。汇款单请注明“邮购诗人作品集及册数”字样。联系人:朱焕学 戚子平 邮编:315300 电话:0574-63883372 地址:浙江省慈溪市上林坊虎屿街111号 恩卉画廊

 

 



导语

(封面)
青年性 探索性 公正性 信息性

(封底)
当代中国新诗现代主义的重要阵地
前卫先锋诗人捍卫诗歌尊严的伟大旗帜
现代汉语成长史上的活力源头
跨越时空永不放弃与凋谢的世纪神话
无限少数人的不了情缘与精神栖所


目录

1990年
于 坚 避雨之树 89.3.6
韩 东 写这场雨 98.2
翟永明 周末求醉 98.10
柯 平 时代 97.2
沈天鸿 大风 93.11
陈先发 散步 91..5
车前子 空心的绳子 90.4—5
梁小斌 候车记事 98.12

1991年
陈所巨 我想起一个清朝的诗人 97.7
钱叶用 火星上的运河87.12.6
伊 甸 雪霁 91.4
林 珂 熬药 97.2
梅绍静 山川 选1 94.5
南 野 A城 97.10
罗 巴 只有用歌谣倾诉 90.12
欧阳江河 春之声 91.9
西 川 一座遥远的城 91.11
程光炜 浮躁:先锋派诗歌的癌前兆88.7.6
陈东东 入梅 92.10

1992年
席永君 叶子87.3.6
张 烨 雪旅 92.4
杨 然 黄叶 96.5
马 莉 城市流浪汉 91.3
尚仲敏 街头的少女之歌 92.5
秦巴子 劈 97.4
阿 橹 瘴气 92.10
白 梦 隔河相望 98.12
路 漫 局外 92.9
萧开愚 北站 98.10
陈 超 风车 94.8
唐晓渡 本楼第十三层 组诗选1 88.8.21

1993年
赵红尘 未来的情人 91.7
岩 鹰 直木 97.7
梁晓明 真理 93.3
杨 克 大约在冬季 91.1
蓝 角 秋夜 93.8
祝凤鸣 下雪的夜晚 90.6
雨 田 废墟上的花 96.2
程 维 无情剑 90.6
洪 烛 静态的诗学 94.8
钱 省 雨 93.10
徐卫新 城市鱼 93.11
陆少平 北方的记忆85.12.21

1994年
丁 可 南瓜花儿开 92.5
邹静之 与牧羊人 92.7
叶 舟 一只旧奶桶 94.3
杨远宏 日子 87.9.21
柏 桦 纪念朱湘 94.8
王 寅 鞋子 93.1
汤养宗 星空下的三桅船 94.7
杨如雪 割草的人 94.12
陆忆敏 路 92.10
庞余亮 一位青年之死 98.10
荣 荣 割稻客 90.4—5

1995年
韩高琦 下午三点 98.1
远 村 九月 93.12
大 解 到底是什么在改变——致x 95.3

1996年
于耀江 农业的父亲 96.1
俞 强 凡人二首 88.5.21
伊 沙 城市的陷阱 98.2
孟国平 骑手 90.12
李轻松 悬瞳 90.7—8
陈衍强 木匠父亲 92.9
娜 夜 诗殇 92.12
叶玉琳 木兰坡 97.5
千 叶 新的季节 97.10
洪 放 茶树岭之春 98.8
杜 涯 我无法言说我的哀伤 98.5

1997年
小 海 可口可乐和终点站 98.2
庞 培 背景有复印机的道别 97.3
巴音博罗 菊 97.4
贾 薇 蔓藤 97.8
赵玉丽 醋 90.7—8
余 怒 剧情 96.2
张子选 在伤心牧场上 97.9
叶匡政 我就是那匹野马 91.6
丛小桦 一片叶子 96.9
阿 毛 雨落在头顶 97.12

1998年
沈 杰 信物 97.8
姜 桦 鹤场的月亮 99.1
苍城子 青草 98.4
安 琪 圆形海湾 98.5
瘦 谷 夜歌 98.6
叶 辉 一所房子 98.1
贾 非 世纪铜号——悼念孔繁森同志 96.6
鲁西西 幻灭——为徐迟作 98.9
马永波 度过一个真实的夏天 94.7
南 嫫 箭 98.10
长 岛 铜鼓之歌 90.10—11

1999年
杨舒翼 城市狐狸 97.11

 



编选前言

         乔延凤


  收入此书的共90位《诗歌报月刊》封二诗人的作品。
  这些作品,有的发表时,我就印象深刻,一、二十年过去了,还不能忘记,陈所巨、岩鹰、于坚、萧开愚、翟永明、俞强、柯平、梁小斌、邹静之、林珂、庞余亮、叶辉、韩东、赵玉丽等人入选的诗,就属这样;还有一些,则是在这次全面披阅《诗歌报月刊》、《诗歌报》全部作品的基础上,经多次选择、反复比较,才最后确定的。
  遴选的原则,是诗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以经得起时间和诗歌审美的检验。
当今,中国的新诗备受争议。
  中国是诗的国度,从《诗经》、《楚辞》,数千年历史了,源远流长。本来,对什么是诗,人们在认识上、理论上,不应该存在很大的差距。可不容回避的事实是,现在有些人对诗的感觉和理解,确实产生了偏差。
诗的生存的理由,就在于文艺上内容和形式的不可分性,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化生的关系。
  诗与散文是有区别的,散文叙述事理,大体上借助于文字的意义就已经足够了,它自然也有声音节奏,但是无须规律化或音乐化;而诗则是咏叹情趣的,单靠文字意义还不够,还必须从声音节奏上表现出来,诗要尽量利用音乐性来补文字意义的不足。由此可看出音乐性、节律性对于诗歌的重要。
  没有形式的诗实在只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名词。
  现在,不少青年诗人忽视了这个问题,他们的失败就在于不能创造形式,换句话说,不能把握住他所想表现的情趣所应有的声音节奏,这就不啻说他不能做诗。
  我们在报章杂志上见到有许多所谓的“诗”,实在是不能称其为诗的,因为它不具备诗歌的形式。
  “五四”以来,新诗运动近百年了,认真地总结我们新诗所走过的道路,为新诗今后的发展开拓更为广阔的前景,应是有志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诗歌工作者们责无旁贷的义务。
  近百年来,特别是近三十多年来诗人们的努力,已经产生了不少优秀的诗作,认真、系统地对这些作品进行疏理、研究,找出其中的规律性来,是一项极有意义的工作。
  编这部诗集的目的,就是希望能为诗人、诗歌研究工作者们,提供一个可资研读的诗歌文本,通过品读其中的诗作,探讨诗歌发展、变化的规律,对我国新诗的繁荣,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鲁迅先生称司马迁《史记》为“无韵之《离骚》”,朱光潜先生说“读好的小说、戏剧,要能够读出里面的诗来”。仔细领会他们所说的话,我们便会明白诗歌的基本的真实的含义了。
  对于那种没有诗意、脱离了音乐性的文字,我们不能称其为诗,道理就在于此。
  对于新诗的音乐性、节律性,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化生性、不可分性,我们应该在诗歌创作实践的基础上,作更多一些的研究和探讨的工作。
  我这里不妨再多讲一讲诗歌的音乐性的问题。
  对诗歌的音乐性,现在有些人不屑一顾,以为现在提这个问题,已经落伍了;在他们看来,诗歌是不需要提音韵、音乐性的,因为诗中有感情的起伏。其实,散文不是也有感情起伏吗?感情起伏并不能和诗歌的音乐性划等号。
诗歌咏叹的是情趣,情感最直接的表现是节奏,而文字意义反在其次。文字意义所不能表现的情感常可以用声音节奏表现出来。
  从《梁祝》、《思乡曲》没说一句话,却使人泪流满面,我们就能看出音韵节律的重要作用,诗歌就是要借助于它。诗人明白这个道理,对音律都异常重视,屈原、司马相如、蔡文姬、嵇康、李白、王维、李煜、苏轼、柳永、李清照、姜夔……,哪一个不精通音律?毛主席光留下的唱片、磁带,就两千多个!中国文人讲琴书棋画,琴排在第一。诗与非诗,读读就出来了,没有旋律哪有诗?
  诗应有音乐性,这本来早就是诗人们的共识,因为中国是个诗歌传统极其深厚的国家,诗人们都是在诗歌的熏陶之下成长起来的。
  五四以来,郭沫若、闻一多、徐自摩、戴望舒、穆旦、艾青、臧克家、阮章竞、李季、贺敬之、郭小川、公刘、曾卓、张长、李瑛、舒婷……,他们哪个的诗歌是没有音韵的?
  我们这本书中所选的诗作,同样也都注意到了它们的音韵、音乐性。
  非诗的泛滥,造成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它直接败坏了读者的口味,我们应该积极地加以引导,清除这种不良的影响,以有利于我们的诗歌探索和诗歌创作。我们这样来做,是十分有意义的。
诗歌的音乐性,和诗体有关系,和诗人的个性有关系,是诗人个性的真实流露,是诗人情趣的直接现实,它是活生生的。
  诗歌写作中,音韵的运用形式,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互韵、转韵、多韵、隔行韵、首尾韵、句中韵、重音押韵……,等等,仔细阅读我们所选的这些作品,就能够领略到其中的纷繁。
有人以为新诗已经摆脱了旧体束缚,现在又提音韵,提新的诗体建设,不是自找束缚吗?其实这种看法还是因为对诗体不了解所造成的。
  散文没有固定的模型做基础,音节变来变去还只是散;诗有固定的模型做基础,从整齐中求变化,从束缚中求自由,变化的方式于是层出不穷。诗的音乐性实在比散文的丰富繁复。这正犹如乐音比自然中的杂间较丰富繁复是一个道理。乐音的固定模型非常简单——八个音阶。但这八个音阶高低起伏与纵横错综所生的变化,是多么繁复!
  诗不是一种修辞或雄辩,现在有许多新诗人却只在修辞或雄辩上做功夫,出发点就已经错误了。我们应该在诗歌的内容与形式相生化上作出努力。
编这部诗选,我想到了孔子的删诗。
  以前我总认为,孔子将周初至春秋五百年间的三千多篇诗,删成了三百零五篇,有许多好诗都被他删掉了,很可惜。现在我才知道孔子选诗之严格,他看中的诗,“皆弦歌之”,用弦歌来验证其优劣,表明他对诗歌品质的重视,对诗歌音乐性的重视(音乐性和内容不可分)。
韵律,是古今中外一切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要素。
孔子是有文字记载的深谙此道的第一人。
  本书以封二照片刊登的时间为序,总目上,每位封二诗人都注明了刊发的日期;考虑到历史性、真实性、完整性,本书容纳了全部封二诗人的作品;除一位诗论家选取了理论文章之外,其他作者的作品均为诗歌。
  这部诗集能够出版,应该感谢俞强、俞国军二位诗人,他们为此书的筹划、编印和出版,付出了很多心血;俞国军是位复员军人、企业家,同样热爱诗歌事业、抒写诗歌,有着绵长而深挚的《诗歌报》情结;还应该感谢安徽大学研究生姜美同学,她做了《诗歌报》封面、封二摄影、诗作录入等细致的工作。


  2011年清明节,于二里街省文联宿舍





出版后记

           俞强

  《诗歌报》是二十世纪后期、二十一世纪之交,中国现代诗歌的神话之一。
  她以“青年性、探索性、公正性、信息性”为己任,为当代中国现代诗歌运动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中国文学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她唯质取诗,作风正派,端正了一代诗风;在诗歌艺术的探索上,她主张符合艺术规律,引领着卓厉风发的诗歌精神,至今震撼着诗坛;她坚定、坚决、无畏地维护着诗歌的尊严。唯其如此,她卓越地成为有抱负、有志气、有才华的青年诗人和诗歌界的纯净的精神家园和神圣殿堂。
  她将诗歌艺术的包容性与前瞻性高度地辩证地统一,注重生命体验,它所倡导的诗与世界、与社会的深层次的相遇、碰撞,她所致力的诗歌精神内涵与艺术语言的统一、诗歌内容和形式的不可分性,以及诗歌艺术审美的广度与深度,还有她的编辑者们在办刊过程中所形成的编辑作风、坚持的原则,都已经和她的诗歌文本一道,凝成一种博大的人文精神,为当代中国文学乃至中国文化注入了一种新的肌质。
  《诗歌报》是一座富矿,还有待于有识之士们深入地探讨、发掘。
  《诗歌报》在广大读者的心目中所留下的巨大空白与难舍的情结,随着时间推移,已愈来愈显现出来;广大读者们对她的缅怀、留恋、回味,与日俱增,这些都将穿越漫长的时空;而那些与《诗歌报》同行的日子,将永远地温暖着千千万万诗爱者们的心。
  许许多多在《诗歌报》旗帜下走出来的诗人,现已成为中国当代诗坛乃至文学界的中流砥柱,这是对《诗歌报》的最深情的回眸。怀劳没85——1999)《诗歌报》所隐含的文化意义,连同她的诗歌文本所体现出来的中国当代诗人的先锋意识,已经超越了时代,跨越了世纪,在中国文学史特别是现代诗歌的发展史上,留下深深的足迹;在未来的更漫长的岁月里,她将以另一种形式,继续担当着中国现代诗歌的根基,成为诗人们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撑与滋养,成为当代中国诗坛、中国文化的内在的积淀。
  以上这些因素,就已经足够成为出版本书的理由了。
  本书由乔延凤亲自编选,全书由他最后审定;作品均选自《诗歌报》,作品的版权属于《诗歌报》,出版本书纯属公益行为,没有稿酬。
  我们还将继续推出《诗歌报》系列丛书,为中国的现代诗歌运动、为中国新诗的繁荣与发展尽绵薄之力。


2011.11.26.于慈溪。


责任编辑:
admin


相关文章:
  • “眼见门前树木开花了”——读70后诗集《六户诗》 (06/17/2014 20:32)
  • 混语版《世界诗人》季刊总第73期目录 (01/24/2014 14:56)
  • 紫穗穗诗集《我一直在奔跑》出版邮购信息 (11/04/2013 10:39)
  • 《中国网络诗歌年鉴》 2012卷出版 (03/28/2013 13:22)
  • [书讯]原诗歌报编辑邬云诗集《仰望》接受邮购 (01/01/2013 08:51)
  •  
    Copyright © 2001-2014 shigebao.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