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当代华语网络诗歌之见证 欢迎进入诗歌报论坛和全球华语诗人在线交流! 诗歌报新闻中心——做最好的网络诗歌新闻!
  返回首页 ← 
文化与人化
文章来源:综合整理 作者:刘强 发布时间:2012-04-13 11:30:50 点击数:

最新诗歌理论
论坛精华帖子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近来文化问题渐成国人关注的热点,从“两会”的现场到茶余饭后的聊天,“文化”一词炙手可热,差不多到了“言必称文化”的地步。文化体制改革先于政治体制改革提上日程,或许也未尝不是一种明智而必要的选择。

  然而,究竟何谓文化?文化的目的和功用何在?文化发展是否可以和文化建设甚至文化产业相提并论?所谓文化大繁荣是否可以理解为文化大跃进?凡此种种,都值得深入检讨和审慎辨析。
据说近百年来,中外学者给“文化”下了百余种定义,这些定义自然可以在一定语境中加以使用而无伤宏旨,但却都不足以概括文化的实质。在我看来,所谓文化,其最本质的核心含义不是别的,而是人。广义地说,人类在这个世界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精神的产物,都是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一言以蔽之,文化即人化。

  《周易•贲卦•彖辞》有云:“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此段话每为学者所称引,几乎成为东方文明的原型密码,盖因中华文化的几大关键词,如天文、文明、人文、文化等均在这三十个汉字中酝酿成形,呼之欲出。这段话不仅揭示出了“天人之际”的自然法则,同时也隐含着“人文之际”的社会秩序。“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人文化成”说,正是“文化”一词在中国典籍中的最早出处。而这个表述中,实已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大核心理念,即“天人合一”与“人文合一”。

  所以,我们通常所谓的人文精神、人文价值,绝非仅仅从单纯的文化角度而言,而是与人的生命、人格、价值、权利、尊严和自由息息相关的,抽空了“人”的诸多内涵,所谓人文精神将无从谈起,而文化也就不复存在了。换言之,不尊重人的文化,掠夺人的权利和自由的文化,归根结底会走向文化的反面,即马克思所说的“人的异化”。

  文化自始至终都与人有关。说到文化的目的和功用,小而言之,是使每一个受文化熏陶的人都能具备独立之人格与优雅之气质,也即通常所谓“完善人格”,“变化气质”;大而言之,则是为了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从而使每个个体都能“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享受人类文明所能够实现的最大福祉。

  人类创造了文化,文化自当“反哺”人类。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的发展应该致力于使人更像人,而不是沦落为工具和物。这也就是我为什么要说“文化即人化”。

  就当前的文化问题而言,首先需要理清的是:文化是“养出来”的,而不是“造出来”的;文化产业固然需要,但文化本身并不随着产业的增长而成长,因为经济的或者说功利的诉求,是近三十年来的“基本国情”,如果继续这种诉求,一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旧贯”即可,大可不必提倡什么“文化体制改革”。正如教育产业化的着力点未必真在教育一样,文化产业化的着力点恐怕也未必真在“文化”。

  其次,衡量当前文化发展和文化繁荣的一个硬指标无他,那就是看一系列的文化发展的举措,是否真的有助于人的个体幸福和整体进步?

  从这一视角出发,当前最重要的文化问题不是别的,而是所有与人的价值和自由息息相关的事业,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人文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与其着眼于十年、二十年的外在利益,不如着眼于利在百年、功在千秋的人文教育,从根本处改善人本身。窃以为,与其教育的投入连续18年都未曾达到当初承诺的GDP总量的4%,还不如当机立断,将准备投入到文化产业上的大量资金,大部分投入到与先进国家相比还十分落后的教育事业上去。而且,主要投入在中小学基础教育上去。尽管大学教育也弊端多多,但相比之下,中小学教育更亟待改善,特别是促进中西部、西南部等广大农村的基础教育,已经到了刻不容缓、时不我待的地步。从另一个角度说,越是教育落后的地方,文化的发展就越是举步维艰,人的“异化”情况就越严重。这些问题不是治标不治本的文化产业所能解决的。

  说到当前教育如何落实“文化”与“人化”的问题,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指出:“我以为当前的中国教育,有三个方面亟待加强:一是传统文化教育,二是生命教育,三是公民教育。生命教育乃当务之急,不教育则毒奶粉、黑砖窑之类事件还会层出不穷。公民教育乃百年大计,关乎国人如何在有限的人生中享受最大权利和最大福祉,不教育就与真正的和谐社会背道而驰。传统文化教育乃民族之本,道统不兴,学统不立,便不足以制衡政统和势统,不教育便会使国人数典忘祖,日益颟顸粗鄙,永无形成优雅人格与独立精神之可能。”其实,除了这三种教育,宗教文化的教育也值得重视,长期的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教育并没有真正改善国人的道德境界,反而让国人变得不知敬畏,没有底线,没有信靠,怀疑一切,麻木不仁。而这些,都非靠文化产业所能改善,而只有通过润物无声的人文教育。

  朱厚泽先生说的好:“我们很长时间忽视人文精神教育,只把知识当作功利来学,培养了一批手艺匠人,知识面非常窄,这非常危险。人最根本的创造力来自于思维的解放,发展的目的就是走向自由。”此话也可以这样理解,什么都可以功利,唯有文化和人化的百年大计,功利不得,速成不得,“大跃进”不得,只有以人为本,从长计议,循序渐进,方可走上健康发展的人间正道。

(刘 强 作者系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九三学社社员,曾在百家讲坛主讲《竹林七贤》)


责任编辑:
admin


相关文章:
  • 第十一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颁奖 (04/28/2013 14:03)
  • 诗歌不是用来取媚权贵的 (04/20/2012 09:50)
  • 第三届中国诗歌节10月举办 (09/29/2011 10:05)
  • 江湖奇人刘墨村 (08/13/2011 00:57)
  •  
    Copyright © 2001-2014 shigebao.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