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当代华语网络诗歌之见证 欢迎进入诗歌报论坛和全球华语诗人在线交流! 诗歌报新闻中心——做最好的网络诗歌新闻!
  返回首页 ← 
关注生命的诗歌场景
文章来源:论坛来稿 作者:祁鸿升 发布时间:2007-10-26 20:49:18 点击指数:

最新诗歌理论
论坛作品选读


关注生命的诗歌场景      
———从十鼓的一组诗歌谈及他的场景化艺术追求

■祁鸿升

  十鼓说:“诗歌需要更多关注生命的场景”。如果我们把这句话作为解读十鼓诗歌的一个端口,会发现十鼓场景化的美学时空所放大的诗意。真实、明确、生动的大小场景,出现了感觉的深度、生命的高度、情感的宽度,他承载着十鼓以及更多人的灵魂。艺术的作用在于能使我们的冲动有序、理性集结,这种集结在十鼓的诗歌中,也就是他的场景组合。

  十鼓的场景大多是主情性的虚构场景。事件的虚构,意象的虚构,基于现实而又超拔于现实,有时超验的东西比较多,思想意识有更自由的飞扬。“三十七岁,我依然还是孩子/穿越一片树林,黑暗里,似有幽蓝的眼喊你/风象沙沙的蛇,在身后蹑足走近/和父亲走在夜晚,我几次扯他的衣角/这时,父亲就会高声咳嗽一嗓子/然后问我工作的事情,问孩子和我的媳妇。走出树林时,父亲指指灯光的路口/回家吧”!(节选自《孩子》)轻质的叙述,娓娓动情,恍若如梦的神秘静寂中,有着透视亲情的深刻发掘。我不敢断言什么结论,但我敢于肯定诗人这个假定场景打上了梦晕,有着迷离的伤感和深度的眷恋。所以,诗人说:“我相信躲在云里的星朵,使劲噙着一滴泪/在积攒光亮”。(节选自《孩子》)“ 积攒光亮”补缀非常完美,显示出伤感厚积的过程中,诗人愈发悒郁的心情。从俗笔中拓印出创意。《孩子》一诗有两个场景,主体场景为第一节,实写的框架,幻化的内质,主要是写父爱情深的永远感动人心的力量,辅助场景为最后一节,移情于景,写自己的感动。笔法上这两节有照应,构成两个基本稳定的互涉场景单元。这种场景调置我们在其他诗歌中也可以找出例证。《擦满白粉的蒙古栎》写了自己与女友一起上山的爱恋场景,充满青春欢乐的音乐质感,为了增强这种情绪体验的立体触感,诗人穿插进一个否定性假设的细节化场景,“没遇见一只小鸟/它的一小块阴影,给了那棵擦满白粉的蒙古栎/它和我一样/为了你放弃了蚕的春光”,类比于原发意义,使心绪趋向明朗、涌动。《另一个故乡》中也有两个场景的设定,具象的对衬,效果斐然。对于现实事件,十鼓的通过空灵化艺术处理增强了其诗性。《斑羚》是写追忆母亲把自己从山野寻回过程的,事件本身具有启动情感的意义,但过于求实,会使事件涵盖的价值无法完美凸现。诗人通过斑羚的奔跑引发联想,从而以半幻化的形式突出了一个包容伟大母爱的故事。斑羚与母亲的场景进行蒙太奇对接、演化、提升,意义、情感的增值不言而喻。除了上述灵异、鲜活的构架外,十鼓的场景化叙述,在诗歌中还具有许多个性化特色。

  一、场景嬗变的可理喻性设置。诗歌场景是对现实的递进、深化,其心理图式常烙有个性化主观求变的印记,往往容易形成可能的美学阻隔,朦胧诗歌的朦胧正在于此。十鼓的诗歌追求大众化的审美品位,他注重情绪、潜意识机能的发掘,更注重感悟方式的公众化,造像近距离化,许多意象切近事件与意识本身,是常规人生体验的聚合。在此基础上,他通过排列、组合方式的气韵变化,再最大程度地逼近内心的图像。可以说,十鼓的诗歌曲径能通幽,松间明月,石上清泉,自在诗中横呈。十鼓的诗歌是生活化的诗歌,以获取情感和谐为准则。英国作家、文艺理论家赫德森在《文学研究方法引论》中说道:“艺术源自生活,承蒙生活的滋养,顺应生活的规律,故对生活负有一定的责任” ,十鼓实践这个原则的做法体现在他对艺术与生活对接的兼顾性处理方法上。忆念失落的爱情,他说“身体里有凉,才可以冷静/一言不发的想起你/还在那棵树后面,一件黄衣开在雪中/凉,让他想起温暖”(《感冒臆想》),感觉上的真实性与事实的主观化处理,谐调共振,意味浓重写出了自己的心理曲线图。这里的意象,取材平朴、实诚,却装饰了爱情的风景。《祝福:落满雨滴的大理石》意象繁密、杂陈,然则无断裂、紊乱、贫涩之感,从内及外,所造意象都是我们感知经验中认同的事物,有时甚至以原生态的形质客观地、直接地呈现在文本之中。 “我要星星照亮你,透过你的窗帘,我梦里/的眼神,我要你摆脱疼痛。它是咬向我的/思念的螨虫一刻也不消停/它督促我回忆”, “螨虫”这一取象,我不喜欢它的非唯美性,但它遵循了创作的近亲原则,最有理由地切近了思念的面部与灵魂,掩映着西窗红烛的光焰。

  二、减少诗意跳隔的距离,形成场景连动。诗歌的跳隔与留白,是现代诗人特别注重的地方,哪一位诗写满了,没有余味,则会被指认为外行。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忽略了艺术的多样性,不是所有的诗歌都是齐白石画笔下的十里蛙鸣,非要讲求空白艺术不可。诗歌繁简疏密的框定,也要因文因人而异,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郭沫若的《凤凰涅檠》,情势、意蕴基本没有留有回旋的余地,可是,那火山喷发式的情焱至今还在烧炙着我们的心灵。十鼓的诗歌没有将意蕴与形象割裂开来,他营造着诗歌视点的大众平台,说出了自己情感线条的具体走向。这种诗学倾向,表明诗人对诗歌艺术社会化的自我追求。同样是写忆念,作者的笔触一如殷殷细语,单纯、沁馨、可感, “在夜晚总是一次次接近,一次次试图打开/看你章鱼一样抱紧身体/抱紧疼痛/抱紧海的苍茫无依”,这种主体语境的进入方式简单化,避免了神秘的虚空。高格的艺术场景是高标独立的前提,诗歌场景不能叛背现实的基本定位,自然也不能守株待兔。真正的诗人也是善于从平凡的蚌壳中吐露光芒的。 “她是黑土里的泪水/看着泪水落下光滑的柔骨”,前一句有现实的写意,后一句的意绪触角便有了想象性的情感延伸。十鼓的诗歌场景情感像素细密,语言符号的书写顺从情绪的自然波动,没有人为的断点。一些形而上的诗句,也只是隔而未隔,界而未界。意象具有感知事物的直观性、形象性,其可变性和概括性等活跃因素必须有效承接上面的构思,十鼓对于这个原则的理解十分透彻,因而其物象与心象的统一,能面对诗文本本身与大众的艺术尺度恰当定位,写出了心理情感协调的内韵。

  三、保持艺术高亮区域在全诗场景中的主导地位。十鼓的诗歌根本拒绝幻觉的底色,服从于真实抒情的声音,这种朴实的基调,与其艺术上的细节反拨并不相左,诗中不少局部想象性处理,凝聚了现代诗辞格、手法上的许多奥妙。这是十鼓诗歌中的高亮区域,他体现着十鼓的风格与价值取向。《对镜子说》中,诗人借物喻人,以爱情的魔镜直照自己的心神。“我称你为镜子/每日清晨照一次,看光的不安”,看 “光的不安”,意象描摩,突破了平面的单一叙述,深挚的独特体悟传达了自己的情思。而手法多样的诗人在《他们或者不懂》中对类似的感情则有了别样的说法,“别忘记我,我是你身体治疗旧病的药片/是你归家的门环/你是黑暗里的幔帐/关上我受伤的天空”,连环比喻,把内在的忧伤和惆怅呈现得十分准确、深刻,尤其最后一句高度概括地写出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覆盖,这不只是比喻,是诗人千般磨炼之后的独语方式。十鼓的诗歌语言充满诗性、智性,这些特质体现在他的与众不同的发现,我说是发现,而不是创造,完全主观造像是一部分幻想主义诗人的专利,十鼓的诗歌写实而浪漫,在艺术上做了适度扩张,基本上还是对现实的情感折射。所以,他的诗歌还是一种发现,不过,这种发现带来意绪飞翔的新空间。《箬兰》就是这样一首“发现”的诗歌,诗中说:“我们看到闪电的怒,看到哀鸣的空/看到一些话将遗忘提前种好/她无情于我是排水良好的沙土/她宁愿是雨里的一株箬兰”,“闪电”、“空”、“沙土”、“箬兰”,列队而歌的意象来自于诗人情感深远的视野,这些意象虚实相间,错位纷呈,颇显示出诗人把握诗脉的调控之功。罗丹认为,人们之所以看不到美,不是因为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对于真正的抒情艺术来说,抒情维度与情感结构肯定不能以主观臆造基石。十鼓的诗歌是把生活当成生活的诗歌,其文本策划克服了玩弄现代技巧的浮躁,而是以心发现心,以眼睛点亮眼睛。这大约是十鼓诗歌高亮区域的光焦所在。

  正如诗人所言,一首优秀的诗歌是关注生命的抒情具像。十鼓的诗歌场景有生活的背景层,有爱与恨的事件,有血肉相融的阵痛、怅惘、怡然,在这样繁富而富有内在韵律的场景平台上,十鼓的诗歌写出他内心的星月之光。

责任编辑:
红袖玉容
该文已有篇评论,您可以查看或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
  • 解读与点评:11月同题之26、38号作品 (12/05/2008 10:55)
  • 诗歌报论坛-大厅版]部分精华作品浅析 (11/08/2008 11:08)
  • 胡茗茗诗歌中的生命感悟(荐) (10/26/2007 20:41)
  • 十月上旬精华诗歌的读后感 (10/26/2007 20:39)
  •  
    论坛作品选读
    诗歌报超级访谈
    翻译诗歌
    Copyright © 2001-2006 shigebao.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