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诗人社尝试编刊方式,这是2004年号。 这一期,《城市诗人》诗刊,经过了整整一年时间的酝酿,喜逢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出版。为缅怀伟人的丰功伟绩,表达我们的敬仰之情,城市诗人社参加了由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海市作家协会、《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文学报》、上海作家协会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小平您好———纪念邓小平百年诞辰”征文。在本期诗刊“纪念”所刊发作品的赵丽宏,是城市诗人社最早的成员,而罗洛、白桦曾经分别为诗社题写过刊名,原上海作家协会主席、诗人罗洛虽然已逝世,但他的诗篇还在。诗人宁宇也一直关心着诗社的发展。 在诗刊编辑过程中,学术顾问孙琴安先生百忙之中坚持为我们解答诗学问题,哲学工作者杨宏声为我们提供了他的大作《中国早期都市传统中的诗歌》,翻译家海岸为我们审阅了“含英咀华”栏目文章。本期诗刊的栏目设置是经过数次讨论后精心编排的。我们坚持认为,诗是先锋的,同时又是各个阶层人群都需要的,因此,我们诗刊重视“第三空间”的众多诗爱者的聚合。“第三空间”名称源于诗社每月一次的诗歌沙龙活动的名称。 整个编辑过程也是“摸着石头过河”,由于出版时间的突然提前,有些在约的稿子未到,有些到了的稿子,已经排上了,但由于篇幅限制,未能用上,包括原定的“极简主义”板块也割爱了。无论诗报还是诗刊,我们主张要有自己的声音,正是从要有声音出发,我们才加强了理论平台的建设。好的声音要及时传播,我们希望听到更多的声音;有声音是我们的目的。本期诗刊的诗学视点,一律隐去了出处,这些视点是我们赞同的。 在编辑过程中,社长周幸波多方关照,并对刊物封面亲自斟定。全体编委在相对分散的情况下,积极组稿、发稿,李天靖和朱昊静曾参与了校对,芜弦、杨宏声、缪克构、曲铭等参与了本刊最后的厘定,所有这一切都体现了团队精神。 肯定的是,由于编辑经验不足,本期诗刊会留有一些遗憾,让我们在《城市诗人》2005年号再握手!
上海城市诗歌工作室 2004年8月15日 |